找到相关内容826篇,用时3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摩诃衍宝严经讲要

    别,谓非如意识之所了别也。六者超过烦恼所行,经云不可得(应云无住),谓离言自性,非烦恼生起之所依也。如是六相,皆离言自性之所依,可知法无我性者,自有其积极内容,非概归消极否定也。此经谈,即以此法无我...真正法无我性相去远矣。大乘谓法执即由此始,法执而後离言自性显。是故经言,“常我是一边,无常无我仍是一边”,又云“有者是一边,无者(无我)为二边也”。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2866676.html
  • 大乘起信论考证

    可用《起信》中心论题“真如”译语加以阐明。从中国翻译史上看,在后汉、三国、西晋的一百年间,《般若经》中“真如”一词的翻译,开头用道家思想作“本无”(“自性”),到了鸠摩罗什才改用“如”字,这更与原意...,就由佛说“心性本净,客尘所染”的原理,揭出了“法性本净”(即诸法自性),可以转依由染而净这样的命题来作解释。但此说还嫌空洞,要求更具体更向内的认识,跟着就有《涅槃经》的“佛性如来藏”的说法。后来更...

    吕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5266700.html
  • 南岳慧思---双开定慧(1)

    为来。”   (2)两种如来藏。他又把如来藏分为“”与“不”两种来说明。a.如来藏。从自性的角度来说,清净心能生起一切杂染、清净等法,但是心体却妙绝染、静之相而清净平等,而且依此心所起的一切染、净诸法也是没有自性的,所以生死、不生死都是不可得的,都毕竟是的。如《大乘止观法门》中说:“流转即生死,不转是涅槃,生死及涅槃,二俱不可得。……心性既寂,是故心体净,以是因缘,名此心体为如来藏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72167186.html
  • 三论宗吉藏的二谛思想

    理论而提出来的,认为一切事物与现象都是因缘条件和合而生起,故没有不生不灭、恒常不变的自性,缘起和性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。二谛是缘起性的另一种表现,“就因缘辨(二谛),则其言易。因缘宛然常毕竟空名第一义;虽毕竟,而因缘宛然称为世谛。”真谛说,俗谛说有,所以又称为空有二谛。这种因缘二谛又称之为“初章”,用以区别三论宗与其他宗派的二谛义,也就是说三论宗讲的二谛的空有是因缘空有,讲有不是自性的有,...

    纪华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41267616.html
  • 中观唯识了不义不了义略论——兼与苦心法师商榷

    因果、善法,而不是破斥执着因果、善法有自性可得的话,那就太危险了,就走上了断灭、恶取、空空如也的佛所呵责的邪途了。这对想超生死、证涅槃的佛子来说,是相当可怕的。所以,宗喀巴大师所说的,是金玉良言,...新陈代谢、迁流不息地运动着,没有自性可得,自性,是空无自性的。这自性一词在中观宗非常重要。自性有三个含义,也就是说,符合此三大条件的,方可称之为自性。   一、自成,又叫实在、实有、自有。这是对...

    智德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91768206.html
  • 新唯识论三论判

    前云粗色境者,其成幻成,其灭幻灭,自性故。既云是幻是,云何而备众物?若云其动,与众物之动同,则是相同,非相备也。此动以成身,彼动以成物,此动非彼动,云何相备。以云动点爱拒,系不同故。  第五十五...有无色界,以彼唯心无色故。又复此自性者,为若何等?为是寂静,为是耶。若是寂静,乃至者,则性决定,云何经云“空空故”。此,岂非失其自性耶。若此自性非是寂静乃至空等,则是有为有漏,不可为是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15068670.html
  • 僧肇般若学与王弼易学

    38] 。事物因因缘所生,故无自性,无自性,故。这种思想方法,因在中国哲学史上未曾有过,使人们普遍觉得理解困难。僧肇则是援用王弼易学“得意忘言”方法,首次系统地阐发了“有无双遣”。王弼“得意忘言”说...具有。相虽有形,自性,〈不真空论〉说:   欲言其有,有非真生。欲言其无,事象即形。象形不即无,非真非实有。然则不真空义,显于兹矣。  “不真空”,即相为“不真”,故“”。僧肇解释说:“言有是为...

    王仲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84268793.html
  • 神会的顿悟禅思想

    值得注意的是,神会所提出的佛性并不是指某种独立于众生心(烦恼)之外的实体,而是指“烦恼本而显现本性”之佛性。这是在自性清净、自性空寂的中道实相的角度上说明的佛性,即“中道佛性”。下面尝考神会所说的...本来空寂。   自见法性本来空寂。   了本自性空寂。   性相空寂。[43]   这里所说的“空寂”的含义是什么?宗密曾说:   者,却诸相,犹是遮遣之言;唯寂是实性,不变动义,不同空无也。[44...

    月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04068907.html
  • 略论法相宗的中道观

    谛。佛教以般若慧破诸颠倒,知一切诸法皆空无自性,是为真谛或第一义谛。俗谛与真谛 是从一切诸法之存在的相、性两方面立论,其相则有,其性则无。就诸法之性来观照一切 诸法,则一切诸法之宛然似有乃不过为...通过否定性的遮诠的辩证法而 确立缘起性这一基本原理,在真俗二谛之共遣共摄的中道意义上,阐明一切缘起的自性 寂。不生不灭、不常不断、不一不异、不来不出,便是一切法不增不减的本来“如相”,亦 即其真如...

    董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92269535.html
  • 佛教宗派的兴起及其发展讲授提纲(2)

    在“事事无碍”观里,谓之“周徧含容”。事,各别的现象,事物;理,事物的本体、本性;理事无碍,通过智慧了解到理为事之理体,事为理体之显现,所以理事无碍;了解到此,即可以了解事事无碍。这是先通过理(自性...。下四种属大乘:七、“诸法皆”(始);八、“真俗不”(终);九、“相想俱绝”(顿);十、“圆明具德”(圆)。法藏的这种分法,也是采取慈恩、窥基的。窥基早就把佛教开为八宗,即此中的前八种,六种的名称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1769588.html